Search


看過最近幾場香港隊比賽的表現,球員們靠鬥志高昂,為港足捱過了一步又一步。
但...

  • Share this:


看過最近幾場香港隊比賽的表現,球員們靠鬥志高昂,為港足捱過了一步又一步。
但我看後,仍然對港足近年發展耿耿於懷,想在這𥚃分享一下。
足球,不能每次憑鬥志和運氣作為評審,技術和體能的基本原素才是真正的實力。
香港足球,即使有了鳳凰計劃,在實力上改進仍是騷不到癢處。

想起七,八十年代的香港足球水平和現時比較,現時的足球比起以前可能是沒有退步,但卻是沒有進步。
鄰近亞洲國家如日本,泰國甚至乎越南,印尼等的足球水平,在這三十多年卻進步了很多,我深信要令一個地區的足球水平進步,需要一個十年至十五年的完善長遠發展計劃,由零再開始。

首先解決訓練場地嚴重不足問題,希望足總認真跟進和說服政府要提供足夠訓練場地作足球發展用途,現在仍然是極不足夠!
另外需要聘請有國際經驗的技術總監(不能由總教練兼仼)及多名青訓教練及體能導師,技術總監要落實訂下及安排一個由8歲至16歲的長遠青訓計劃。

我不是說現時香港的本地訓練教練的方式不好,但是我總覺得如果香港的年靑教練能夠跟隨一些具有國際經驗豐富的教頭實地學習,視野會更加廣闊,亦能夠令他們知道及學習現代足球訓練方式及制度與現時本土的有什麼分別。

日本在90年代,足球也是由零開始,當年他們聘請了多名巴西及歐洲的著名教練,要求本土的教練跟隨他們學習,經二十多年後日本國家隊教練甚至乎大多數日職球隊的教練已是日本本土人。

現時香港的青訓,每星期只練兩節,每節只有60至90分鐘,而亞洲足球進步的國家,他們每星期練習5課,強度追上職業足球水平,並且有由中學及大學足球隊的高水平訓練接軌,所以每年都能夠訓練出很多表現出色的球員供應職業球會。

如果政府真的想支持香港足球發展,一定要和足總時常溝通,䀻請外國經驗豐富的顧問公司,訂下一個最少七至十年的發展計劃,落實聘請一些具有國際足球發展經驗的人才加盟,香港的足球水平才能有機會進步,而不是好像現時情況,足總的角色是見一歩行一歩,只有架構沒有嚴格監管,重點是:足總仍然沒有一個清晰及政府完全同意和支持的長遠發展規劃。

如果是這樣的話,倒不如取消現時有名無實的職業足球,變為原來的業餘聯賽,政府幾年後不再撥款撥地加建足球場,怎至乎可將原有他們認為多出的球場改變為發展地產項目用地,將香港成為一個只有炒買地産,金融而沒有發展體育及文化的特區 - 還是,事實根本一直都是這樣,只是我們一班人對香港足球未來的癡心妄想?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THIS IS STEVEN LO'S FANPAGE Steven Lo Kit-sing, Chairman of bma Group
View all posts